二零一三年,一個經常透過網絡平台分享「湊女」心得、生活平凡不過的香港媽媽Pearl,憑着一份對製作手工皂熱愛,以及於朋友的鼓勵下,創立代表自己作為媽媽身份的手工皂品牌,踏上以全天然產品,療癒香港人肌膚及心靈的共鳴之旅。 由一人手作小本經營,發展至設立生產線、無塵氣壓廠房;由最初靠網絡銷售,至生產供應遠至澳門、加拿大、英國、澳洲等地;由純粹手作送朋友、派街坊「試吓好唔好用」,到製成品規格隨設備升級變得更嚴謹精確,榮獲ISO認證及消委會「五星」肯定。堅定走過十一年,Pearl一步一腳印建立屬於自己及香港的手工皂品牌,全因不忘當初熱衷於手工皂感覺及「愛分享」的信念:「『平凡媽媽』唔只係天然護膚品牌,而係一個堅持、一個信念、一個人與人關係嘅互動。」一個平凡媽媽毅然以手工皂「起家」創業從商,當中,必不會如幻想般一帆風順。雖然試過傷痕累累,但能靠自家手工皂幫助客人改善未如理想的膚況,以品牌作為交流溝通的橋樑,段段美好回憶,足以支撐Pearl走得更遠:「當你見到客人開開心心同朋友分享,嗰份滿足感同喜悅,係無法言喻。」 近年,香港人經歷種種難以忘懷的畫面,而作為紮根香港的品牌,平凡媽媽身處其中,同時感受至深。十一年來,與香港人共同經歷大大小小的驚濤駭浪,亦要面對不得不接受的轉變,Pearl期望透過品牌帶動正面生活態度,提升香港人於繁囂日常,不忘擁抱對生命的希望,不放棄尋找適合自己的步伐。 九十日高成本冷製手工皂 保留甘油與最佳營養坊間對手工皂趨之若鶩,並不止於對無添加護理產品的崇尚,更包含對肌膚吸收營養的追求。手工皂分為熱製皂及冷製皂,顧名思義,兩者最大分別為製作過程的溫度:前者以60℃ - 80℃ 將原料加熱,加快皂化過程(油脂成份與鹼水混合,以原材料自身化學反應產生甘油的過程);後者則不經加熱,製作過程維持於50℃以下,故皂化過程比熱製皂更耗時,惟過程更能保持油脂完整到,鎖住油品營養。 坊間冷製手工皂的皂化過程普遍需時三至四週,但平凡媽媽堅持將肥皂靜置九十日,約為一般冷製法的三倍時間或以上;為使皂化反應更完整,保留更高甘油成分,並等待手工皂鹼度下降並待肥皂徹底硬化。時間成本之高,源自於對手工皂品質的堅持,亦是對品牌承諾的體現。 百份百香港奶源製作 聯乘十字牌製4.5純鮮奶古早手工皂香港製造,代表高品質保證,象徵一種本土情懷、信念與堅持。標籤只有短短四字,卻一直深受本地人愛戴、擁護,亦引以自豪。 堅守不添加化學物、酒精及類固醇的原則,自創立以來,平凡媽媽專注製作全天然個人護理產品,以溫和無刺激配方贏得濕疹及敏感肌膚者信任。產品不僅在本地市場獲得好評,早年更獲澳洲濕疹學會認證,屬對「香港製造」手工皂的品質予以最高肯定。 對顧客健康健康尤其執着,對原材料亦有所堅持。平凡媽媽特意選用本地農場出產,經十字牌加工的本地純鮮娟姍牛乳,作為新一批手工皂「十字牌本地4.5純鮮奶古早皂」的主要原材料。純鮮娟姍牛乳乳脂含量高達4.5%,比坊間普遍有認知的荷斯坦牛乳(黑白色乳牛出產的牛乳,乳脂介乎3.6-3.8%)更高,故能製造出保濕效果更昇華的沐浴皂,滋潤卻不油膩。 十字牌始終堅持「將優質的乳製品分享給更多的人」的核心價值,近年團隊致力於世界各地搜羅不同的牧場合作,推出各式各樣來自意大利及澳洲等地的奶類產品。是次與平凡媽媽一拍即合,兩個以香港為根的品牌,將「香港味道」以另一方式重新演繹,於不同領域延續只有香港人明白的「香港製造」情懷。...

優越地理位置及豐富水產資源,造就⼤澳於⼆⼗世紀初以鹽業和漁業作經濟發展重心。然而經歷時代巨輪洗禮,鹽業、漁業均已遭到淘汰;但以古人智慧,結合海水海鹽與海產的鹹鮮味道,依然流傳至今,成就出大澳著名的鹹香滋味。蝦膏、蝦醬業,由八十年代全盛時期的十數間廠房,銳減至現時兩間;其中,自一九三零年開業,屬大澳初代醃製銀蝦店舖之一的勝利香蝦廠(下稱「勝利」),屹立至今將近百年。 ...

劉關張到牛仔布 獅頭造型藝術與演變傳統舞獅文化離不開武館,以武術結合獅陣,展現門派功夫及套路,而獅頭造型則分別以黃、紅、黑作主要色調,代表《三國演義》桃園三結義的英雄人物:劉備、關羽及張飛。時移勢易,舞獅運動不再被武館包袱綑綁,當然不讓武術流派專美,學校課外活動以至商業機構,都開辦舞獅課程或相關活動,獅頭造型亦隨之而演變,以節日或活動主題為主流:不但有中式婚禮作主題,以鳳冠、裙褂、馬褂等傳統禮服的獅頭造型;市場上亦不乏婚紗、晚裝、男⼠禮服等西式婚禮禮服造型獅頭。許師傅甚至製作過指定以《復仇者聯盟》角色「美國隊長」和以「士多啤梨朱古力」為主題的造型獅頭,可謂千奇百怪、相當神奇。究竟會被視為摒棄傳統,導致文化不倫不類;抑或會被讚創新求變,發揮小宇宙?獅頭越變越新穎:「我試過整『聖誕老人獅』、,雪白色獅頭叫『雪獅』、幫牛仔褲品牌紮『牛仔獅』、貼滿晒水晶嘅『水晶獅子』;五花八門,只要你諗到就做到。依家甚至生肖獅都有,豬年就『舞豬』,既似豬,又似獅,好搞笑。有人覺得唔好,但我覺得都需要與時並進,對行業都有幫助,否則就會一路一路被淘汰。」說到底,許師傅只希望獅頭紮作及行業得以保留及傳承。 廉價劣質手工衝擊 香港紮作行業「被夕陽」因隨時代變遷及城市發展,民俗節慶規模日漸縮小,連帶影響社會對紮作工藝需求;加上製造業工廠北移潮,流水作業式製作以廉價出品「頂爛市」,使本為獅頭紮作主流地區的香港,行業生存空間再度收窄。同為南獅獅頭,中國與香港製造的,不論流程、結構、觀感,以至價格,都有天淵之別。前者將傳統紮作工藝「紮」、「撲」、「寫」、「裝」四個重要工序,以流水生產線製作,務求將勞動分工至最細,旨在提高產量,降低零售價格,最平索價約人民幣$200;後者則主要以紮作師傅獨力完成所有步驟,著重成品手藝與整體觀感,較高質素的獅頭起碼港幣 $18,000,加價值不菲。許師傅透露,中國甚至將傳統竹篾框架改以發泡膠料造出倒模獅頭、以顏色布料將撲紙及寫色兩個工序合而為一,省卻人手與原材料,售價約人民幣$50。雖然價格低廉得讓人震驚,卻未有令許師傅心動:「我覺得獅頭製作主流,始終都係要人手紮。發泡膠雖然輕巧,但舞起上嚟冇感覺,冇靈魂,冇質感,好似死物。」傳統紮作行業面對的問題,又豈止內地競爭?租金高昂、土地不足、薪酬待遇比其他行業遜色、鮮有年輕一輩入行,最終,導致行業競爭力降低…其實以上種種問題,又何嘗不是香港勞動市場,甚或整體社會正在面臨的問題?許師傅認為假若政府能「出招」,限制某部份工業於香港本土製作及發展,解決根本問題後,其他後續問題自然迎刃而解。有媒體於2022年舉辦網上選舉,讓網民投選六大「香港夕陽行業」*,紮作工藝不幸地,與當押業、雀籠店、旗袍剪綵、報紙檔及網吧齊齊榜上有名,許師傅卻持相反意見:「由我入行以來都未夕陽過!夕陽工業係冇需求嘅嘢,但香港一年12個月都有傳統節日都需要紮作,只係大家接觸咗都唔知,例如過年過節紮獅頭龍頭、7月14盂蘭勝會紮『鬼王』、中秋節紮燈籠、大坑舞火龍、親人離世要殯儀紙紮祭品…冇咗我哋紙紮佬,就冇晒節日氣氛…」的而且確,不少傳統民間傳統表演藝術及節慶活動,與紙紮工藝密不可分;而紙紮工藝的存在,亦理所當然得,容易被大眾遺忘。...

武術世家紙紮佬 獅頭紮作夢追逐40年「如果我冇咗紮作,我唔能夠維生。我覺得真係『紮作人生』,除咗紮作,我冇其他。」許嘉雄師傅出生自武術家庭,即使自小浸淫於功夫、舞獅與舞麒麟的環境,都未有使他想繼承父業,反而因經常接觸舞獅的緣故,年紀少少就燃起一個「獅頭紮作夢」。6歲為追逐遙不可及的夢想,將武館破爛獅頭修修補補;11歲將人生第一個親手製作的獅頭推銷兜售,豈料遇上紙紮店老闆以一句「呢個年代紮獅頭搵唔到食,不如你跟我做殯儀館紙紮啦」回應,但正因這盤冷水,讓許師傅誤打誤撞加入紮作行業,開展至今持續接近40年的紮作路。既然紙紮店老闆都明言靠獅頭紮作謀生絕不容易,許師傅入行接觸到獅頭的機會,當然少之又少,雖然日紮夜紮都只有與獅頭風馬牛不相及的出品,不過這一紮,卻讓他學到無比專業的技巧,糾正以往靠自學的種種謬誤及不理解:「我入行跟咗兩個師傅,學識真正嘅紙紮。後來我日頭做紙紮,夜晚就紮自己嘅獅頭;起初冇人買,就整俾自己玩,然後慢慢開始唔收錢整俾武館其他師兄弟。」日夜被紮作包圍的生活持續13年後,許師傅終於蛻變成許老闆,創立紮作品牌「呂佳記」(1994年易名為「雄獅樓美術扎作」)。獅頭紮作於香港曾風光一時,有價有市!許師傅於行業全盛時期,一年內製作過上百隻,價值約港幣 $15,000 的獅頭;雖然現時平均年產七、八十隻,但價格升幅不大,每隻售價約值港幣 $18,000-20,000,平均每隻更需耗時半個月製作。許師傅笑說「以前做紙紮師傅,紮條龍可以買得起個舖位,依家做一百條龍都冇可能買到」,言談間流露獅頭紮作師的唏噓。「行業入面,真真正正靠全職紮獅頭搵食有幾多個呢?可能有啲係退休老師傅,兼職做;或者有啲有正職,因為興趣而做,真真正正專業地去做,三、兩個都冇。由始至終,我都係想紮獅頭,但就搵唔到食,直至依家都係,如果單靠獅頭就死得!」所以,專業紮作師都不得不認命,獅頭、龍頭、花炮、花燈,就連殯儀館紙紮亦照做,只求延續「獅頭夢」。 扭轉紙紮佬宿命 無所不能的藝術揚威澳洲回想初踏入紮作行業,一心追尋「獅頭夢」,許師傅卻眼見前輩個個潦倒不堪,外界亦將其同行與低下階層掛勾:「啲師傅個個唔係拎綜援,就係瞓街收尾,要人救濟,感覺上個個都冇乜能力。以前啲人成日都話吹嗩吶、喃嘸佬、做紙紮都係道友,俾人感覺係讀唔成書,全部都係好差嘅人,就連我爸爸見我紮獅頭都勸我『唔好嘥時間』。」其後,因舞獅與紮作技藝,分別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緣故,擁有獅頭紮作專業的許師傅,開始有更多機會以「傳承人」身份將手藝推向國際層面,同時為行業建立正面形象。「啲人成日問我『紙紮佬係唔係乜都做到』,紙紮嘅神奇之處,基本上係無所不能!」傳統獅頭及其他紮作工藝,並非玩模型般有說明書逐步教學;師傅要憑經驗想像出所需材料尺寸,徒手製作出立體框架及完成後續工序。羅馬非一日建成,紮作師傅手藝之高超,亦只能靠年月累積,難怪「紙紮佬」被認同的喜悅,比得到其他榮耀來得更大。講到最令許師傅引以為傲的作品,莫過於讓其手藝揚威澳洲的「大金龍」。2019年,雄獅樓獲澳洲政府邀請,為澳洲金龍博物館製作每50年更換一次,全長超過一百二十米的大金龍:「個項目做完之後,大家都認同我做龍嘅手藝。其實我有機會接觸到已經好難得,而且係由香港本地紮作師傅延續呢個歷史;我好希望再下一個50年,都係我哋香港嘅紮作師傅可以做到。」...

【荳子社區】人子協會(2) 被世界遺棄不可怕 活出軟弱哲學 香港社會鼓吹「成功哲學」,要以一流心態創造高峰,取得成功;不論學校抑或職場,鬥快、鬥叻、鬥高效率,但,即使不能達致普遍的成功標準,甚或處於「輟學」、「貧窮」、「被傷害」等,統統被主流社會定義為有問題或負面的狀況,也可以擁有希望。 人子獨有的「軟弱哲學」,正正希望能夠鼓勵大家接受現狀與軟弱,了解自己內在所需:「好多社會問題,人子都覺得係『機會』同『出路』;早前,我哋去咗專上學院分享,以『躺平的年輕人有福了』作為主題。坊間好多人都鬧年輕人『點解咁廢?』、『點解淨係識打機?』,其實唔係佢哋唔努力,而係社會階梯冇俾機會佢哋,佢哋只係等緊一個機會。」 面對低迷社會的風氣、追逐不來的夢想、持續攀升的樓價,年輕一代開始放慢生活、放棄理想,甚至無欲無求的「躺平主義」。人子絕不唾棄年輕人躺平,反而認為放圮(音:pea)過程絕對不羞家,只要有所思索、體會或領悟,就是最寶貴的經驗。 《新時代躺平的年輕人 有福了》(節錄) 既是這樣 那新一代選擇躺平不應該只視為消極的不作為 而應該視為對不公義機制的控訴 和自覺成長的機會 就像過去60年代嬉皮運動 對後來時代的影響 表面上看是年輕人的叛逆和放縱 實際上是新一代對舊社會機制不滿 所引發的新一波探索的啟蒙運動 我們相信年輕人躺平的現象背後 其實隱藏著一種渴望 正呼之欲出 生命成長到成熟必須經過 絕望、覺悟到覺醒 勇於躺平算是一種覺悟的行動吧 下一步應該走向覺醒了 絕望是 從前倚靠別人 或倚靠自己 都一樣走不下去 覺悟是 不如把別人的眼光和期待 以及自己的想法 都先放下來吧 如你未有夢想,就暫時容許自己做做鹹魚;若你夢想高高掛,何不好好發揮?人子早年成立青年創業平台「起風了工作室」,以一班同工的經歷陪伴年輕人成長,同時讓他們發揮專長,發展藝術創作事業。人子亦計劃於可見的將來設立結合青年旅社、咖啡廳、工作室、義工培訓中心等共學空間的創意社區,支持年輕人實現夢想,將專長放在對的位置上。...

【荳子社區】人子協會(1) 全時間義工陪您走一段路無論社會地位有多高,能力有多大,口才有多能言善辯,當面對一些不可抗力的困境時,就會發現,就算自身多努力都不代表能扭轉些甚麼。因為絕望,所以出現!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(下稱「人子」)看見人的軟弱與需要,選擇透過分享共生文化,以全時間義工與有感動回應的朋友建立真實關連,以「愛」陪人走一段。透過喚醒和生活的陪伴,讓人不再一個人面對困難,進入陪伴系統,有改變的機會。三十五年來,由台灣發展至兩岸三地,四個據點;兩年前,選擇於香港重新出發。與心靈誠實對話 學習攤牌藝術「出面啲人會覺得『做義工一定好有愛心』,但人子嘅義工係會打交同鬧交。」人最真實的一面,往往最容易顯露於親近的人面前;人子香港分部負責人劉穎賢(Normal)表示,協會堅持呈現人真實軟弱一面。人子並不主張「幫助」,而是「需要」;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幫助,反而,於平等地位下,我們彼此都互相需要。信念並不止於教育服務對象,就連一班義工的相處,也是既真實又「核突」地體現人性。有相處就有拗撬,Normal直言,每當與其他義工處事方式不能達致共識,都難免有心結或「面左左」。不過即使溝通過程多醜陋,到最後都必須尋求冷靜或解決的方法:「我哋有共同目標同方向,關心生命,想分享愛;但一齊住其實係災難,好多拗撬,所以人同人之間要『攤牌』。要講出心底好誠實嘅說話,當中係有種不得已,但身處呢個共生嘅地方,身邊人都會係和好嘅橋樑。有經歷嘅叔叔同姨姨(義工)會教我哋睇對錯,究竟係在乎對錯好壞,定係彼此之間嘅關係?在乎一切奔跑嘅夢想,定係眼前嘅執着?」想為人建立一個傳遞愛的「家」,就要去理解愛的面向;經靈魂拷問過後,只要願意與內心攤牌,與自己和解,才能學習進一步成長。...

畫功可以改變,技術可以提升,紋身工具,當然亦因應時代進步而先進不少。最傳統線圈機厚重紮實,不利於紋身過程,更會發出讓人聞聲喪膽的聲音。隨行業進步,慢慢研發出較以輕盈材質製成的摩打機,使紋身師更容易捉摸紋身感覺,令工作更穩定流暢。若果說「打邊爐最緊要係個爐」,紋身重責當然屬於紋身機,但怎樣為之「重要」呢?縱然舊式機器壞處不少,但Marcus依然希望,將紋身過程及成品保留原始味道。公仔佬的極致 「炸」滿身上每吋皮膚試過身兼數職為養「紋身師夢」,試過豬皮當人皮日紋夜紋,試過借朋友皮膚練紋身「炒晒車」,於行業打滾得幾年,Marcus悟出獨有的一套學習方式。唯獨臉部中央沒有被「炸」滿紋身的他,皮膚上每個紋身,原來都源自於學習:「請教紋身師,最直接又佩服嘅方法就係搵佢紋身,人哋都會捨得教多啲。搵到錢頭幾年,我就成日去搵我想搵嘅紋身師紋身學嘢,整到成身都係。」...

一針一線 傳承舊代工藝與味道 「舊式香港紋身又有好多問題,例如啲線條化開、甩色,都係源於舊年代未有好嘅紋身工具,令紋身師做到好似現代咁好嘅質素。」早年,香港人普遍對紋身藝術及審美認知不足,紋身店亦只有寥寥數間,紋身師絕對能夠「我紋了算」,一筆掌控客人皮膚命脈。惟隨社會觀念越漸開放,資訊流通,加上外國新興紋身風格吹至本土,「外憂內患」就慢慢侵蝕本土傳統紋身風格及技術。 縱然舊代紋身業面對問題種種,Marcus都決定重新選擇跑道,專注於本土傳統紋身風格。慢慢認識到想法與畫功並存的老師傅,惟發覺,後代未必想繼承專業,前人又未有收學徒的概念,以致工藝傳承出現斷層。 自然,Marcus肩負起傳承的重任,經多番拜訪業界老前輩,蒐集舊紋身畫作,研究過往紋身歷史,憑藉老師傅的故事與經驗,發掘並拼湊傳統紋身的概念;靠提升自身專業認知與技術,留住獨一無二的工藝。 ...

作為東、西方文化交融的國際大都會,社會思想與觀念一直遊走於傳統守舊與新潮開明間,其中,紋身美學為社會間帶來的衝擊及爭議,更是未有休止。刺青紋身、穿環打洞,曾被老一輩視為毀傷身體又標奇立異的象徵,套用於現今文化,又是否必然代表不良或象徵「爛仔」?紋身,前衛大膽,換取紋身背後,需要勇氣或衝動,更要承受痛楚及風險。有人終「身」學習,以皮膚作請教紋身技術的筆記;有人我手「紋」我心,以紋身紀錄當刻心情;有人用紋身說話,以紋身紀錄設計畫作。擁有每個紋身的背後,都有個獨一無二的故事。龍虎鳳鷹 香港傳統紋身圖騰香港紋身師 Marcus Yuen,至今踏入紋身行業十二年,最初學習美式傳統紋身風格,七年前毅然將重心轉移至鑽研本土傳統紋身技術。即使開明如他,最初接觸舊代紋身圖案,都難免有種偏負面又老套的印象。起源於美式紋身工藝,傳統香港紋身風格結合西方紋身技藝與東方獨特元素,當中不乏古代傳說的神獸、外型兇猛且極具震懾力的動物,如代表「東方之神」的「青龍」,以及寓意「西方之神」的「白虎」。「左青龍右白虎」、「過肩龍」、「雄鷹展翅」等,見證着香港某段黑幫文化盛行時期,亦代表本土電影圈的黃金年代 --- 《龍在江湖》的劉德華、《古惑仔》的鄭伊健,不約而同為「江湖中人」,角色造型亦無獨有偶配有紋身,使大眾於耳濡目染下,將有背景人士與紋身藝術掛勾。刀再鋒利都有日鏽蝕,紋身再流行都敵不過潮流褪色。問到有否因工作而替有背景人士紋身的經驗,Marcus坦言,真正的古惑仔都寧願選擇美式、寫實素描,甚或至日本東瀛風,捨棄港式傳統紋身。一針一線 傳承舊代工藝與味道「舊式香港紋身又有好多問題,例如啲線條化開、甩色,都係源於舊年代未有好嘅紋身工具,令紋身師做到好似現代咁好嘅質素。」早年,香港人普遍對紋身藝術及審美認知不足,紋身店亦只有寥寥數間,紋身師絕對能夠「我紋了算」,一筆掌控客人皮膚命脈。惟隨社會觀念越漸開放,資訊流通,加上外國新興紋身風格吹至本土,「外憂內患」就慢慢侵蝕本土傳統紋身風格及技術。縱然舊代紋身業面對問題種種,Marcus都決定重新選擇跑道,專注於本土傳統紋身風格。慢慢認識到想法與畫功並存的老師傅,惟發覺,後代未必想繼承專業,前人又未有收學徒的概念,以致工藝傳承出現斷層。自然,Marcus肩負起傳承的重任,經多番拜訪業界老前輩,蒐集舊紋身畫作,研究過往紋身歷史,憑藉老師傅的故事與經驗,發掘並拼湊傳統紋身的概念;靠提升自身專業認知與技術,留住獨一無二的工藝。畫功可以改變,技術可以提升,紋身工具,當然亦因應時代進步而先進不少。最傳統線圈機厚重紮實,不利於紋身過程,更會發出讓人聞聲喪膽的聲音。隨行業進步,慢慢研發出較以輕盈材質製成的摩打機,使紋身師更容易捉摸紋身感覺,令工作更穩定流暢。若果說「打邊爐最緊要係個爐」,紋身重責當然屬於紋身機,但怎樣為之「重要」呢?縱然舊式機器壞處不少,但Marcus依然希望,將紋身過程及成品保留原始味道。公仔佬的極致 「炸」滿身上每吋皮膚試過身兼數職為養「紋身師夢」,試過豬皮當人皮日紋夜紋,試過借朋友皮膚練紋身「炒晒車」,於行業打滾得幾年,Marcus悟出獨有的一套學習方式。唯獨臉部中央沒有被「炸」滿紋身的他,皮膚上每個紋身,原來都源自於學習:「請教紋身師,最直接又佩服嘅方法就係搵佢紋身,人哋都會捨得教多啲。搵到錢頭幾年,我就成日去搵我想搵嘅紋身師紋身學嘢,整到成身都係。」...

由收買佬至喵坊 紙包飲品盒回收的開端 「其實回收行業又落後,從業員年紀又大,個業務性質同形式似足收買佬,根本唔叫得上環保,亦唔可以持續發展。」 2009年,眼見香港回收業模式相當過時,葉文琪(Harold)決定踩入回收行業,創辦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,專門回收辦公室廢紙及機密文件,希望打破行業建立的固有形象,並提高行業技術及專業;惟慢慢發現,公司只能撼動社會丟物風氣的冰山一角。而且,政府的回收政策及過程透明度極低,即使將可回收物帶入回收系統,一般市民都不能清晰地追查到可回收物的去向,以致市民回收習慣不夠貼身,甚至失去信心,索性將回收物當作一般垃圾丟棄。 紙品圍繞大家日常,廢棄量卻一直上升,燃起Harold為廢紙尋求第二生命的想法,認為設立打漿廠房可處理紙包飲品盒,同時以同一方式銷毀機密文件:「廠房又可以俾市民了解回收程序,咁對成件事(廢紙回收)幫助更大,吸引到更多人去回收。」 由申請牌照,到覓地設廠,前後花足整整兩年時間,最終於2019年,假元朗創新園設立全香港唯一一間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「喵坊 Mil Mill」。以廢紙回收實踐循環經濟,喵坊將母公司本回收得來的廢紙及機密資料打漿銷毀外,亦發展至塑膠、金屬、電子廢料、複合物料等各類物件回收,以及近年最為香港人所認知的「主打業務」 --- 紙包飲品盒回收,打漿再重做。 自己社區自己救 不容小覷的民間新勢力 喵坊設廠後撞正萬惡肺炎,經濟一蹶不振,連帶回收業都幾乎全面停頓;即使疫情暫告一段落,但現時喵坊每日的紙品回收量,遠追不上疫情前水平,但市民對回收的意識卻成反比。以往香港從沒有組織推動或專營紙包飲品盒回收,現在由零至一,每天約有二十萬個紙包飲品盒(約佔堆填區約5%),會被回收到喵坊廠房。 回想過往10年,Harold見證民間力量由下而上推動環保運動:「民間作用好大,成個環境(環保)意識提高緊。『綠在區區(環境保護署轄下社區回收站)』某程度上,係民間回收力量催化,營運模式同以往嘅『不是垃圾站(社區自發資源回收站)』相當相似。而到咗喵坊,其實最初冇人信香港可以做到清潔回收,唔少大飲品公司都質疑『邊會有人同你洗乾淨交俾你』,但事實證明香港人係做到!」 現時喵坊回收得來的紙包飲品盒中,約有9成5為完全潔淨,歸功於「乾淨回收」教育之餘,亦要讚賞為保護環境出力和堅持的市民。說到民間力量,其實早年社會運動中,亦見有遊行人士或民間力量自發清理遊行路線,或設回收站讓參與者回收膠樽等資源。 市民以日常生活出發,自發減慢地球資源耗盡,相反,政府只着眼於O · PARK1(大嶼山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)、Y · PARK(屯門園林廢物回收中心)、T · PARK(污泥處理廠),一般市民未必有太大認知,對於日常生活回收作用不大的大型設施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