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東、西方文化交融的國際大都會,社會思想與觀念一直遊走於傳統守舊與新潮開明間,其中,紋身美學為社會間帶來的衝擊及爭議,更是未有休止。刺青紋身、穿環打洞,曾被老一輩視為毀傷身體又標奇立異的象徵,套用於現今文化,又是否必然代表不良或象徵「爛仔」?紋身,前衛大膽,換取紋身背後,需要勇氣或衝動,更要承受痛楚及風險。有人終「身」學習,以皮膚作請教紋身技術的筆記;有人我手「紋」我心,以紋身紀錄當刻心情;有人用紋身說話,以紋身紀錄設計畫作。擁有每個紋身的背後,都有個獨一無二的故事。龍虎鳳鷹 香港傳統紋身圖騰香港紋身師 Marcus Yuen,至今踏入紋身行業十二年,最初學習美式傳統紋身風格,七年前毅然將重心轉移至鑽研本土傳統紋身技術。即使開明如他,最初接觸舊代紋身圖案,都難免有種偏負面又老套的印象。起源於美式紋身工藝,傳統香港紋身風格結合西方紋身技藝與東方獨特元素,當中不乏古代傳說的神獸、外型兇猛且極具震懾力的動物,如代表「東方之神」的「青龍」,以及寓意「西方之神」的「白虎」。「左青龍右白虎」、「過肩龍」、「雄鷹展翅」等,見證着香港某段黑幫文化盛行時期,亦代表本土電影圈的黃金年代 --- 《龍在江湖》的劉德華、《古惑仔》的鄭伊健,不約而同為「江湖中人」,角色造型亦無獨有偶配有紋身,使大眾於耳濡目染下,將有背景人士與紋身藝術掛勾。刀再鋒利都有日鏽蝕,紋身再流行都敵不過潮流褪色。問到有否因工作而替有背景人士紋身的經驗,Marcus坦言,真正的古惑仔都寧願選擇美式、寫實素描,甚或至日本東瀛風,捨棄港式傳統紋身。一針一線 傳承舊代工藝與味道「舊式香港紋身又有好多問題,例如啲線條化開、甩色,都係源於舊年代未有好嘅紋身工具,令紋身師做到好似現代咁好嘅質素。」早年,香港人普遍對紋身藝術及審美認知不足,紋身店亦只有寥寥數間,紋身師絕對能夠「我紋了算」,一筆掌控客人皮膚命脈。惟隨社會觀念越漸開放,資訊流通,加上外國新興紋身風格吹至本土,「外憂內患」就慢慢侵蝕本土傳統紋身風格及技術。縱然舊代紋身業面對問題種種,Marcus都決定重新選擇跑道,專注於本土傳統紋身風格。慢慢認識到想法與畫功並存的老師傅,惟發覺,後代未必想繼承專業,前人又未有收學徒的概念,以致工藝傳承出現斷層。自然,Marcus肩負起傳承的重任,經多番拜訪業界老前輩,蒐集舊紋身畫作,研究過往紋身歷史,憑藉老師傅的故事與經驗,發掘並拼湊傳統紋身的概念;靠提升自身專業認知與技術,留住獨一無二的工藝。畫功可以改變,技術可以提升,紋身工具,當然亦因應時代進步而先進不少。最傳統線圈機厚重紮實,不利於紋身過程,更會發出讓人聞聲喪膽的聲音。隨行業進步,慢慢研發出較以輕盈材質製成的摩打機,使紋身師更容易捉摸紋身感覺,令工作更穩定流暢。若果說「打邊爐最緊要係個爐」,紋身重責當然屬於紋身機,但怎樣為之「重要」呢?縱然舊式機器壞處不少,但Marcus依然希望,將紋身過程及成品保留原始味道。公仔佬的極致 「炸」滿身上每吋皮膚試過身兼數職為養「紋身師夢」,試過豬皮當人皮日紋夜紋,試過借朋友皮膚練紋身「炒晒車」,於行業打滾得幾年,Marcus悟出獨有的一套學習方式。唯獨臉部中央沒有被「炸」滿紋身的他,皮膚上每個紋身,原來都源自於學習:「請教紋身師,最直接又佩服嘅方法就係搵佢紋身,人哋都會捨得教多啲。搵到錢頭幾年,我就成日去搵我想搵嘅紋身師紋身學嘢,整到成身都係。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