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留傳統人手製作蝦醬過程 啖啖皆辛苦的鹹香滋味

優越地理位置及豐富水產資源,造就⼤澳於⼆⼗世紀初以鹽業和漁業作經濟發展重心。然而經歷時代巨輪洗禮,鹽業、漁業均已遭到淘汰;但以古人智慧,結合海水海鹽與海產的鹹鮮味道,依然流傳至今,成就出大澳著名的鹹香滋味。蝦膏、蝦醬業,由八十年代全盛時期的十數間廠房,銳減至現時兩間;其中,自一九三零年開業,屬大澳初代醃製銀蝦店舖之一的勝利香蝦廠(下稱「勝利」),屹立至今將近百年。

勝利堅持沿用本地沿岸細小銀蝦,加入食鹽作為蝦膏、蝦醬原材料,製作稱不上困難,工序卻甚為繁複及耗時。前者將原材料樁碎成「蝦汁」,經歷過發酵、碾礳、上蒸下曬、打滑等工序;後者原材料不經發酵,但亦需要以碎肉機攪碎至糊狀、人手塑形、再「翻蝦」反覆攤曬至水份蒸發。

以往蝦膏、蝦醬曬製技術古舊,須以人手推動石磨將銀蝦研磨,再於瓦缸進行發酵及存放,古色古香,卻苦了製作者。隨著時代進步,加上科技日新月異,石磨終換成電鑽及碎肉機,瓦缸亦被塑膠桶取代;看似輕鬆不少,惟大部份工序仍須以人手處理,可想而知,成品絕對得來不易,可謂「啖啖皆辛苦」。

製作包裝宣傳運輸一腳踢 三代人堅守的百年家業

勝利創始人李勝看中澳門與珠江三角洲海域對開的優勢地理,選址大澳開始蝦醬廠事業。但由古至今,蝦膏、蝦醬製作多為家庭式經營,全因捕撈銀蝦數量難以預估,加上製作過程受控於天氣,難以僱請額外固定人手,甚至臨時召喚兼職工人。所以,傳承此等香港古早味的重擔,只能夠落於香蝦廠的核心家庭成員身上。

自二零零零年起,Hago擔起香蝦廠第三代掌舵人的「大旗」,接替爸爸李錦平主理製作蝦膏、蝦醬,並為出品把關;二十多年來,每日平均製作過千瓶蝦醬,難怪問到有關質量監控,他表示「全靠我個鼻同手藝」,相當自信。蝦醬廠業務雖沒有「傳男不傳女」的傳統觀念,但因打蝦醬、印蝦膏等製作過程實在需要勞動,弱質纖纖未必能勝任,故此,Hago的妹妹Angel,主攻營銷、買賣接洽、推廣、接待本地體驗道賞團等對外事務。

不但堅持人手製作「家」的味道,兩兄妹就連香港境內的產品運輸都親力親為,日曬雨淋都要人手送貨,Angel更笑言送貨當去街,十分豁達。

「鮮」樂飄香處處聞 蝦醬蝦膏入饌 新加坡台灣打出名堂

「我哋蝦醬香味飄香三條街,遠遠聞到就知係蝦醬廠!」比較質感與食味,蝦醬較細滑,鹹味較重且帶銀蝦發酵香氣;蝦膏則較乾身,帶濃郁蝦味,鹽份較蝦醬低。但,兩者鹹鮮香氣均獨特得難以忘記,有如「東方芝士」,相信老一輩亦絕不陌生。

這股獨有銀蝦香,於八、九十年代初,香港蝦膏、蝦醬業的全盛時期,為勝利於本土打出名堂;鮮香滋味更為使品牌揚威海外,受寶島客人青睞。隨後,因新加坡名菜「蝦醬雞翼」捨近取遠,放棄採用馬來西亞出產馬拉盞(Belachan),反而選用蝦醬作醃料之一,令勝利再下一城,將本土特色味道及品牌帶至星洲。

傳統味道得以保留及傳承,與品質監控及堅守發源地業務,有着莫大關係。現時,勝利專注本地及近岸銷售,香港、九龍、新界及離島均設多個分銷點,主要為小店、海味店或專營海鮮飯店及海味零售的西環海味街、流浮山等,反而,未有於大型超級市場上架。

Angel表示勝利忠於傳統,將人力物力專注於產品研發及滿足市場需要上:「如果想要特別產品,入嚟大澳買啦。」品牌睇準香港人對飲食挑剔且不易滿足,特意設有按銀蝦質量而製作的極品蝦膏,及沒有將銀蝦完全研磨至蝦漿,依然保留顆粒咬口的粗鹹蝦醬。

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留名

「以往海鮮好矜貴,價格好高,但將蝦仔製作成醬料(蝦膏、蝦醬)撈飯,就會變成便宜又民間嘅味道。」於大澳成長,Angel與Hago對蝦醬鮮香相當受落,但現今飲食文化開放,環境富庶且物質豐裕,不似以往用鹹魚、蝦膏等鹹鮮送飯,方能品嚐海鮮的美味。

歷史悠久的蝦膏、蝦醬製作技藝,早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,勝利亦經由鄉議局或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牽線,開辦學校或本地旅行團,作蝦膏蝦醬製作導賞,於本舖前方特大露天空地展示曬製過程。雖理解年輕一輩普遍認為蝦醬「重口味」,未必食得慣、聞得慣。但Angel希望透過導賞活動,推廣蝦膏、蝦醬工藝:「想更多年輕一代或小朋友知道,大澳除咗係『東方威尼斯』,有船仔搭、有海豚睇之外,仲有人手製作蝦膏、蝦醬。」

勝利香蝦廠

地址:大澳石仔埗街10號地下